相距曾庆洪在重庆汽车论坛的喊话,已过去4个月时间,广汽集团终究是痛定思痛,将于这篇文章发出的5天后,即11月2日,举家从广州珠江新城CBD搬迁至广州番禺区——番禺汽车城。

犹如一场长征,亦如《三国演义》中刘备带领荆州十万百姓逃亡,“携民渡江”看似为一次无奈之举,但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点,而此后的“三分天下”,多少也由此做了铺垫。对于广汽,一家曾助力广州成为汽车第一城的汽车集团,又是否会因这次的举家搬迁,再度重返巅峰?

2023年广州市工作报告再次重申“坚持产业第一、制造业立市”,在这股浪潮下,汽车工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

然而,就在重申之后的2024年一季度,广州第二产业GDP增速仅有2.3%,而全国的为6%,远远跑输大盘;第二季度再次放缓,使得上半年广州第二产业GDP增速仅有1.8%;前三季度,这个数值跌至“1.1%”。

对于“坚持产业第一、制造业立市”的广州而言,这个问题已到了绝对不能忽视的地步。

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?毫无疑问,在大浪潮之下,广汽集团身上的伤痛不断增多,随着岁月的沉淀、时间的推移,“旧伤”无法抹去。

根据产销报告的数据显示,今年1-9月份,广汽集团累计销量133.51万辆,同比下滑25.59%;累计产量133.37万辆,同比下滑26.08%。需知道的是,过去的几年时间里,广汽集团每年产量需达到300万辆左右,方才能助力广州成为汽车第一城,此下,今年,大概率是到了“由不得自己”的地步。

固然,价格战的白热化,不利于企业的整体发展,更不利于上下游的健康发展,且严重影响GDP;但变局之下,“销量下滑”远比“利润下滑”更具毁灭性,被新能源痛击的日系合资,被黑马突袭的自主新能源,千疮百孔的广州汽车产业,如何抹去旧伤,成为汽车人需要合力解决的难题。

古语有言,“通则不痛,痛则不通”,广州汽车产业正处于“痛则不通”的大背景下。

在外界看来,广汽将总部从CBD搬迁至“乡下”,实为接地气的举动。事实上,在广州番禺区,广汽早已拥有一座广汽研究院,在这所研究院里,广汽大力投入、不吝研发,不时推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全新技术。

不过,手上有王牌,却不似其他车企那般总是能够制造极大的声量,其中症结何在,日积月累之下,已是“痛则不通”。而从举家搬迁的动作来看,看来广汽找到了问题所在,故而——对自主品牌的管理模式由战略管控向经营管控转变,并同步实施相关组织机构改革,建立高效灵活的市场化机制和组织体系,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,提升管理效率。

客观来说,所谓汽车第一城,无非看产量,只要政策得当吸引,让一些潜力足的汽车品牌的工厂建在广州,即可“走捷径”重回第一城。但是,就潜力而言,广汽在新能源汽车板块,具备极大的上升空间。

比较有意思的是,恰如《三国演义》中的“合久必分,分久必合”,2017年广汽就已和华为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,但在2022年由于价格和管理问题告终,而在不久前,广汽与华为正式宣布再度合作,启动一项以智能电动科技i-GTEC 2.0和华为的乾崑智驾及鸿蒙座舱为核心的联合计划——这被外界解读为:出卖灵魂。

这几日,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在《财富》世界500强峰会中接受采访提到:“前几年,自动驾驶技术是遥不可及的核心竞争力,但随着技术成熟普及,我现在认为它已不再是‘灵魂’。”

无论如何,广汽与华为合作车型即将推出,是否能够热销暂且不说,广汽已然迈出了第一步,务实且雷厉风行的办事态度,由此显而易见。

话说回来,自从“汽车第一城”的头衔易主之后,整个广州的汽车产业悄然出现了变化,随之的,处于这座极具人文气息的城市的其他汽车企业,策略亦发生的变化,譬如小鹏汽车,不再过于追求“高端”、“利润”,开始以低打高,重视规模化,正如前面所言——相比利润下滑,销量的下滑才是最为致命的。

合资高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,合资品牌也不再是大车企、大集团们的避风港,从利益层面来说,相较于合资,自主品牌更有机会、更有可能实现突破。况且,广汽是为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之一,偌大的体量一旦完成蜕变,广州重回汽车第一城并非难事。
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